上海监管局:积极谋划 稳步推进 确保加强财会监督试点工作开好局
上海监管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会监督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探索创新,精心组织谋划,稳步推进加强财会监督试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新机制。
一、纲举目张,建体系,搭框架。试点工作一启动,局党组就组织相关处室召开3次专题会议,制定了统揽试点工作的《财政部上海监管局关于财会监督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试点工作开展的指导思想、监管目标、监管原则、监管内容、监督方式及监管保障等,初步形成了上海监管局财会监督的框架体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增强市场主体自律意识、维护财经秩序、保障重大财税政策贯彻落实为目标,采取自查与抽查、约谈与回访、数据收集与分析、信息通报等方式,以“三对关系”为监督重点,运用“由所到企”和“由企到所”双路径,有适当的人才保障,逐年扩大财会监督影响力,为促进财政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多管齐下,扩影响,全覆盖。一是以函告全面宣贯财会监督。向200家企业下发《监管通知函》,告知财会监督主要背景、监管重点和监管要求,迅速宣传财会监督工作,在企业之间引起较大震动,超过半数的企业通过电话、邮件等各种方式,了解询问财会监督的背景情况、涉及的企业机构范围数量、后续是否会开展现场监督、财务指标及自查工作的具体细节要求等情况;二是以数据收集与分析积累信息。收集半年度及年度财务报表以及自行设计的20项专项数据等,积累企业基础信息和基础数据;三是自查与抽查相结合,“到现场去”,“短平快”,扩大行业监管面。当前已完成了3个行业、3大金融牌照的99家的自查工作,自查报告在两周内的回收率达到近70%,现着手根据自查情况开展抽查,采取现场核查的方式,已完成9家企业,平均一户现场开展7个工作日。
三、求真务实,创模式,创方法。一是科学选定200家财会监督名单。以“对本行政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企业”为原则,非金融企业主要从资产规模、纳税规模、支柱性产业、新兴行业等维度考量,金融企业主要从金融牌照、机构类型、权属关系等维度考量,首批选择了金融企业、非金融企业各100家。二是创新分类分级管理模式。根据行业类别将监管对象分为三级:一级为重点监管对象,主要从中选取开展日常现场监管;二级为主要监管对象,主要对其进行数据分析并保持一定关注;三级为基本监管对象,主要以数据收集、情况报送为主。后续也可根据监管情况,实时调整分级。三是监管重点突出“三对关系”。市场主体与政府的关系,重点关注与政府相关的、与财政资金和财政政策相关的事项,如税收缴纳、重大会计政策、政府补贴、地方隐性债务、财经纪律执行等;市场主体与银行的关系,重点关注发债情况的真实性、经营资金的取得和使用、融资资金的实际投向等;市场主体与社会的关系,重点关注社保资金缴纳、薪酬分配的合理性、社会责任的承担、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等。四是坚持“由所到企”路径。我们提前获取了7家企业的年报审计工作底稿,对于“短平快”开展现场监督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作用,有利于迅速掌握所查企业业务经营总体情况,包括业务模式、财务核算基本情况等;有利于提示问题线索,更有针对性的提出资料需求等。五是现场监管与专项工作相结合,提升效率。财会监督现场监管期间,也将涉企收费专项核查、中央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审核等专项工作一并开展,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六是增强敏感性,突发事件突击处理。如攻坚克难完成好公安部移交的安永举报信核查;遇德勤举报事件、上海电气爆雷事件,迅速反应,第一时间向有关事务所、企业了解情况,并下发《监管关注函》,持续关注进展情况;遇申威资产评估所举报事件,第一时间与上海市财政局沟通,拟开展联合监管。
四、从严监管,重整改,重积累。一是采取约谈、通报等手段巩固自查和检查成果,对于查出的问题,要求企业立行立改,并督促跟踪整改情况,问题性质较为严重的,及时向部里汇报的同时,转专项检查程序,不断提升市场主体和事务所的规范意识。二是查完一户,做一份“企业画像”,将企业的规模、所处行业特点、经营模式、业务重点、盈利模式、发现问题、易产生风险的地方等,整理归集,便于横纵比较分析。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