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监管局:财会监督山东试点启动大会召开
财政部山东监管局组织召开财会监督山东试点启动大会,深入贯彻部党组对山东财会监督试点工作的部署要求,凝聚各方共识,形成监督合力,共同将财会监督工作引向深入。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书坚,财政部监督评价局局长郜进兴出席大会并讲话,财政部山东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振东作大会主旨发言,山东证监局、山东银保监局及国铁济南局等5家企业代表作交流发言,140余家有关在鲁央企、省属企业、上市公司、金融企业负责人,15家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负责人,以及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等9家监管协作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围绕财政部和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财会监督试点的部署要求,提出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对财会监督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
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财会监督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政治机关定位,树牢“四个意识”,将财会监督上升到履行政治任务的高度,推进中央重大财税政策在山东落地见效。按照刘昆同志加强“面上监管”要求,秉持“站在市场经济前沿、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服务市场经济主体”理念,寓监管于服务之中,积极作为、多措并举,探索财会监督新模式。号召监督主体各部门、监督客体各单位切实履行各自责任,完善制度机制,落实工作目标,为财会监督试点工作夯实基础。
二、强化部门协作,健全“三位一体”的财会监督格局
一是完善“三位一体”监督体系,充分发挥财会监督主导作用,督促企业履行会计主体和内部监督的主体责任,推动中介机构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补充作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健全优化“五大机制”,持续深化与人民银行、银保监、证监、地方金融监管、国资委、财税、审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监管协同,进一步搭建平台、完善机制,持续拓展协作领域,优化联合监管路径,推进财会监督走向深入。三是将财会监督与其他监督紧密结合,推动与省纪委监委和司法机关建立问题线索移送、重点监督协同和监督信息共享机制,提升监督实效。
三、聚焦主要矛盾,围绕重大政策、重点领域、重要资金开展专项监督
一是以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为核心,抓实财政监督。“两年轮一遍”对有关地市开展政府债务“穿透式”监管,对建制县化债试点工作跟踪关注。二是以防范金融风险向财政风险转移积聚为核心,抓实金融监管。对中央国有金融机构开展不良资产处置情况检查,对使用专项债券补充资本金的地方中小银行落实全流程监督,开展恒丰银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进一步推动金融企业财务管理从“成本费用约束”向“风险管理控制”转变。三是以内控和绩效管理为核心,抓实对预算单位的财务监管。以预决算、资产、账户监管为抓手,做实属地中央预算单位“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监管闭环。开展预决算公开等专项检查,重点对决算真实性进行穿透。四是以保障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抓实对重点企业的会计监督。按照加强“面上监管”要求,在第一批120家重点监管企业的基础上进行动态调整和扩围,实施年报分析,掌握产业发展状况。对铁路、邮政、烟草开展履行出资人监管职责调研,对大型国有企业关注执行国家产业和财税政策情况,对上市公司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根据日常监管发现问题和需要,选取重点企业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坚决打击会计造假和涉企违规乱收费,保障中央重大财税政策落地见效。五是以维护社会信用为核心,抓实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强化对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的监督管理,全面掌握执业情况,开展分级分类监管。组织开展资产评估机构执业质量检查。
四、促进源头治本,推进财会监督成果运用
一是强化处罚问责,对于财会监督发现的涉嫌违法违纪线索,及时移交纪检监察等部门,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同时依法依规严惩重罚,典型案例全省通报。二是注重调查和课题研究,围绕财会监督的热点、难点和堵点问题,集中力量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和课题研究,为完善财会监督顶层设计提供山东经验。三是促进结果运用,坚持问题导向,优化建设性意见,反溯填补财会政策制度漏洞。完善信息专报机制,倒逼监督客体规范管理,放大源头治本效应。
五、完善配套措施,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着力抓好现行规章制度贯彻执行,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探索建立完善典型案例曝光制度和监督客体违法违规“黑名单”制度。二是建立日常监测和预警系统。筛取重要财会指标,梳理监管领域风险点,以财务报表等数据为基础,开发数据分析应用程序,实现运行监测、风险预测、即时预警,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监督效率。对接财政部预算一体化信息系统,推动与地方财政、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的信息互联、数据共享,加快监管系统试运行,提升财会监管业务信息化水平。四是全面强化队伍建设,增强力量配备。继续拓宽干部交流渠道,注重培养监管工作有生力量。常态化开展学习培训,推动业务骨干加入财政部“一库两池”,加强财会监督人才库人才培养,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