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监督评价局

当前位置:首页>经验交流

2011年全国财政监督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之三—四川省财政厅

全力推进财政支出绩效监督

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四川省财政厅

 

     2010年以来,四川省把开展绩效监督作为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创新理念,完善机制,系统谋划,协调推进,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主要做法

     按照“先易后难、注重实效”的原则,2010年,在省级部门稳步推进绩效监督工作。今年,财政绩效监督进一步拓展范围,加大力度,省、市、县三级同步开展,省级深化完善,市级全面实施,县级积极试点,推动绩效监督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向纵深发展。

    (一)领导高度重视,强化组织保障。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工作,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积极推进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工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魏宏亲自主导绩效管理工作,多次督促过问工作进展情况。各级各部门对绩效管理的认识高度统一,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为全省绩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省财政厅作为全省绩效管理工作牵头组织单位,成立了以“绩效评价监督工作领导小组、绩效监督办公室、绩效监督工作组”为基本框架的多层次工作机构,厅党组书记、厅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厅领导担任副组长,绩效监督办公室设在监督检查局,负责绩效监督日常工作。

    (二)完善制度规范,明确目标任务。我省按照“围绕管理目标、反映核心指向、体现地方特色”的原则初步构建了符合自身管理需求的省级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预算处和支出处室根据指标体系组织实施项目绩效评价

2010年,财政监督围绕新要求新任务,经厅长办公会研究出台了《省级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工作方案》,对我省开展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的指导思想、工作内容和监督方式等提出了全面要求,明确要大力度推进绩效监督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绩效监督工作体系。提出了绩效监督的目标任务,要按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监督量化指标,对项目实施的绩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业务处室组织绩效评价工作的质量和程序进行再监督。为做好监督工作,制定了《省级财政支出绩效监督操作规则》,对监督范围、方式、内容及量化指标逐一明确,制定了《绩效监督督查工作底稿》、《绩效监督工作记录表》、《绩效监督交换意见表》、《绩效监督评价指标抽查情况表》《绩效监督分项报告》等规范文本,为推进绩效监督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注重结合实际,科学选择项目。从力求充分体现监督结果参考价值的角度出发,根据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基础设施、行政运行四大支出板块所占比重,我们结合项目资金分配方案,充分考虑项目特点以及区域分布等因素,按照“两个30%”的原则选择监督样本,现场监督项目的数量不低于30%,项目点数量也不低于该项目的30%,尽量做到项目的类别范围、分布区域和涉及项目的部门这几个方面大体均衡,既体现了绩效监督工作的精细化程度,也增加了监督结果的科学可靠性。

    (四)精心筹划准备,认真开展检查。我省创新理念,建立了多层次绩效管理工作机制。既将监督职能融入业务处室的业务管理之中,由预算处和支出处室组成绩效评价工作组,负责组织实施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又充分发挥专职监督机构的作用,由监督检查局牵头,组成绩效监督工作组,负责组织实施项目绩效监督工作。省财政厅积极调动全省财政监督力量,统一部署、上下联动开展检查。每个检查组由省监督检查局人员、抽调的市县财监干部和聘请的注册会计师三部分组成,充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确保检查实效。2010年,选择了24个重点专项,组织70余人组成6个检查组,深入到39个县(市、区)的47个项目点实施现场检查。2011年,优化组织方式,划分6个片区开展现场检查,每个片区覆盖34个市(州),由牵头组长统筹安排,共涉及25个重点专项,54个县(市、区)的66个项目点。检查组按照设定的监督内容和指标进行全面调查、核实,并根据面上督查情况,对部分项目进行复核,开展重点检查。未开展现场检查的项目全部采取集中审核、分析绩效评价资料等方式进行非现场监督。

     (五)实施目标考核,促进工作落实。2010年起,年初厅机关目标计划设置中,明确要求将处室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情况列入年度目标任务,年终时,绩效监督办负责此项任务的综合考评,各处室如果在程序执行上有走样,在工作质量上不过关,都要在目标考核中扣分,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年底评优。同时,目标考核结果还与处室专项资金预算安排直接挂钩。通过这种内部制约、外部促进的方式,明显提高了业务处室参与监督管理的主动性。

     二、主要成效和体会

通过探索实践,我省稳步推进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工作,逐步形成了符合我省实际的绩效监督工作体系。

    (一)监督理念不断强化。长期以来,财政重分配、轻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与公共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存在矛盾。通过大力度推进绩效监督,各级广泛参与,社会舆论引导,特别是建立财政预算安排与监督结果的挂钩机制,绩效理念逐步贯穿财政资金分配管理的各个环节,绩效监督过程逐步成为财政资金跟踪监控的过程,绩效监督结果已经成为衡量部门管理水平的有力依据,监督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二)监督水平稳步提升。按照先省级、后市州,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绩效监督工作。一是拓展了监督对象规模。在起步阶段,选择的项目比较单一,覆盖面窄,资金量较小,监督结果参考价值有限。随着工作推进,监督项目的规模由单一项目逐步转变为覆盖全省的大类项目。2010年开展绩效监督的80个项目涉及资金60亿元,2011年的76个项目涉及资金191亿元,全部为覆盖全省的大类项目,市级也首次选择了本级预算安排的63个项目实施绩效监督,涉及财政资金10亿元,资金规模迅速扩大,监督结果更具说服力。二是完善了制度规范。始终从实际出发,全面提高绩效监督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精准性,不论是绩效监督工作方案、指标体系、评分标准还是操作规程,都体现了科学实用、系统全面、易于操作的特点,打破了项目分类界限,监督结果的可比性得到了提升。三是丰富了监督手段。将财政支出绩效监督与源头监管、动态监管和专项核查等相关工作协调推进,通过年初预算联审会议、听证会等方式进行源头监管;利用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对财政专项资金实施动态监管;对财政资金支出的结果进行绩效监督,使事前审核,事中监控和事后检查有机结合,全过程、多方位推动财政监督。

    (三)监督结果充分运用。省财政厅针对绩效监督发现的问题,分类整理提出工作建议,切实推进整改落实,使财政资金管理部门、使用单位和受益群体对绩效问题高度关注,确保财政资金管理的科学规范。2010年,我省绩效监督的结果运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制度机制。针对不同情况,挖掘管理中存在的制度缺陷,不断优化项目决策程序,完善资金分配办法,调整项目管理制度。督促省级相关部门对14个项目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对13个项目管理办法进行优化完善,并牵头制定专项资金管理通则,逐步规范项目资金管理模式。二是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将监督结果作为以后年度预算安排和调整结转项目支出的有力依据,完善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管理,调整项目资金预算规模,对使用绩效不高的项目,在下年度预算安排中调减或取消此类项目安排。2011年省本级部门预算中,暂停增加4个专项资金规模,调减4个专项资金规模,整合取消1个专项资金切实加强跟踪监控。对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及时追踪查处,进一步健全完善资金监管体系。2011年,省财政厅对上年绩效评价中存在重大违规违纪线索的3个专项进行了深入调查核实,涉及6个县(区)的9个项目点,收回了违规使用的财政资金,对有关单位给予罚款等处罚,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警告处分,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是加大公开公示力度。省政府将2010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监督结果进行了通报,将报告分送分管省领导和相关部门,督促部门抓紧整改,同时选择部分具有典型意义的项目在公开媒体予以公示。通过监督结果在适度范围的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有效监督,为规范资金管理行为增加外部约束。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1年11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