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监督评价局

当前位置:首页>业务园地

坚持以上率下 建立四个机制 福建省财政厅全面加强和提升内控建设

  一、坚持把内控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和提升财政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厅党组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和高效顺畅的运转机制,充分发挥内控在全面从严治党和提升财政治理效能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坚决落实主体责任。厅主要负责同志每年都对内控建设作出批示、提出具体要求,更是亲自带队开展内控检查,以实际行动深入推进内控工作,突出体现了一把手的重视和带头示范作用。

  (二)切实发挥三级内控架构的组织领导作用。成立了内控委、内控办,各处室(单位)设置了内控管理岗和内控管理联络员,形成三级组织领导架构。同时,通过明确各级责任、及时调整内控相关人员等方式,抓好内控工作落实,切实发挥三级内控架构的组织领导作用。

  (三)厅领导带队开展内控检查和考评。每年开展内控检查和考评时,均坚持每个检查或考评组由一名厅领导带队的工作方式。通过所有厅领导的参与,将内控工作做成全厅的大事、要事,扩大内控检查和考评的影响,提高全体干部职工对内控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二、以完善内控制度体系为保障,形成风险防控的长效机制。2016年建立了“1+3+N+2”的内控制度体系,并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推进、政策的调整、职能的变化,结合检查和考评发现的问题,适时对内控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

  (一)修订完善“1+3”制度。为切实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和内部管理水平,2020年结合机构改革,紧扣职能调整和情况变化,重新梳理各项业务和风险点,修订制发了新的内控基本制度和3个专项风险内控办法(预算编制与执行风险、法律及政策风险、机关运转及管理风险),达到了风险排查全面、防控措施可靠、内控制度管用的目的。

  (二)修订完善操作规程。内控制度体系建立后,每年部署各处室(单位)开展自查自评,对内控操作规程进行补充完善,减少内控制度与工作实际不相符,风险定级不合理等问题。通过一轮轮的制度修订,促使内控思路更加清晰、内控措施更加有效、内控意识更加提高。

  (三)修订完善检查和考评办法。按照厅内控委会议要求,结合内控检查和考评实践,2021年修订内控检查办法和考核评价办法。通过修订,进一步优化检查方式和考评指标,强化检查和考评结果的运用,提高检查和考评的成效,真正推动内控从“立规矩”向“见成效”转变。

  三、以联合联动模式为支撑,形成齐抓共管的协作配合机制。将内控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系统工程、长期工作来抓,充分调动各处室(单位)积极性,落实责任,加强联合联动,形成合力。

  (一)分工上,落实牵头责任。内控委各成员单位特别是牵头单位紧密配合,深入梳理财政核心业务和主要流程,分析存在的业务风险和廉政风险,认真制发、修订内控制度,并按照分工做好所牵头专项风险内控办法的组织实施。

  (二)人员上,发挥业务骨干作用。内控委各成员单位日常工作中相互借力、相互支持,形成沟通顺畅、配合协调的工作机制。从2017年开始,每年共同制定检查方案,联合联动开展内控检查,5年来共抽调各相关处室(单位)骨干人员188人次参与内控检查和考评工作,充分发挥业务骨干作用。

  (三)方式上,开展“四合一”联合联动检查。将财政业务体检(内控检查、内部监督检查)和政治体检(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检查、重点巡察)以不同的组合方式联合联动开展。通过“四合一”检查,对被检查处室(单位)内控制度建立与执行、预决算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多方面情况进行立体、全面“体检”,保护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双安全”。

  (四)效果上,既增加权威性又减少检查频率。内控检查结果直接用于主体责任检查和重点巡察,提高了被检查处室(单位)重视程度,增加了内控检查的权威性,减少了检查频率。

  四、以突出预算管理为核心,形成常态化的内控检查考评机制。在坚持全面性原则基础上,突出重点,将预算管理风险防控作为内控建设的核心内容,对有预算管理职能的处室常态化开展内控检查和考评。

  (一)预算管理职能处室检查全覆盖。自2017年启动内控检查以来,已完成对31个处室(单位)的内控检查,并实现对有预算管理职能处室检查全覆盖。

  (二)问题整改“回头看”全覆盖。为进一步督促问题整改落实,2021年组织对2017年以来检查发现问题开展“回头看”,覆盖面100%。重点关注频繁出现的预算支出进度、绩效评价、专项资金分配管理等方面问题。相关整改情况将纳入年度考评,对未及时报送整改材料、整改不到位的,坚决扣分。

  (三)内控自查自评全覆盖。2017年起,每年按照100%的覆盖面,组织各处室(单位)对内部业务流程和控制节点的有效性进行测试,对内控制度实施情况开展自查自评。

  (四)将预算管理处室作为2021年重点考评对象。为使内控考评更加客观公平,2020年将各处室(单位)分为综合业务、预算业务、其他业务、事业单位(非参公)4个类别,按照不同类别设置了相应的考评打分表。2021年对归入“预算业务类”的处室开展内控重点考评,有针对性设计考评指标,切实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五、以示范通报为引导,形成上下同步推进的督促指导机制。在抓好自身内控建设的同时,坚持上下同频,加强对市县财政部门的督促和指导,防范基层财政风险。

  (一)以通报检查传导压力。针对各地财政部门内控建设进度差距较大情况,结合各项财政监督检查业务,对市县财政部门内控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并定期在全省财政系统进行通报,促进市县财政部门加强内控建设。

  (二)以树立典型示范带动。在每个设区市选择认识比较到位、积极性主动性较高的2-3个县级财政部门,作为内控建设的示范县进行专门培育和指导。罗源、明溪等示范县财政局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内控建设方式方法,为兄弟单位提供了经验参考,发挥了头雁效应。

  (三)全面推进制度建设。全省所有市、县(区)财政局均成立了内控委和内控办,制定了基本制度、专项内控办法、内控操作规程,根据实际需要出台了内控检查办法和考评办法。参照省级做法,结合工作实际,部分财政部门对内控制度进行适时修订。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23日